首页 > 医院新闻 > 医院新闻 健康常识

实用!|老年人预防跌倒可以这样做

分享该篇文章:

发布时间:2024年03月04日浏览:134次

据《中国伤害预防报告》显示: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20.7%。跌倒是≥65岁人群因伤害致死的第一位原因。跌倒易造成老年人活动受限、功能受限、残疾、死亡等后果,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。

 

接下来

让小编带领大家

一起学习

有关于

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健康知识吧~

 

01易发生跌倒时间、地点

    据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显示: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,跌倒/坠落的男女性别比为1∶1.37。

    一天中,跌坠发生以白天为主(82.29%),高峰时间段为8∶00~10∶59(29.94%),其中10∶00~10∶59时段病例数最多(11.91%)。

    发生地点以家中(56.41%)、公路/街道(17.24%)、公共居住场所(14.36%)为主,且年龄越大,在家中发生跌坠的比例越高。

02引起跌倒的原因有哪些?

 

生理因素:

⑴随着年龄的增加,跌倒的发生率增加;

⑵老年人运动系统功能下降,运动、感觉、反应速度、分析判断能力降低,容易发生跌倒。

 

疾病因素

⑴神经系统疾病:常见的有帕金森病、老年痴呆及脑卒中;

⑵运动系统疾病:常见的有严重的关节炎,肌力减退,使用腋拐、假肢,骨质疏松,颈椎病等;

⑶循环系统疾病:如心律失常性晕厥、血压过高或过低、症状性低血压、快速心律失常等;

⑷五官功能缺损:老年人视听觉功能减退,增加跌倒机率。

 

环境因素

    环境因素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,老人跌倒多发生在卧室,门口、浴室、厨房、楼梯等地方;乱放的杂物、不平、湿滑的路面和照明不足是公共场所跌倒最常见的原因。

 

药物因素

    服用多种老年常用药物也会增加跌倒的发生几率。如:镇静药、扩血管降压药、利尿剂、泻药、解热镇痛药、降糖药和化疗药等。

 

心理因素

    许多老年人“不服老”,对自身能力估计过高,对危险认识不足或由于不愿意麻烦别人,对辅助工具多有排斥心理,增加了跌倒的风险。

 

其他因素

    如穿着过长的衣裤,穿不合适的鞋子或鞋底不防滑,都是跌倒的相关因素。

 

 

 

 

03预防跌倒十口诀

起床落地慢慢来,脚未站稳步勿开 。

头昏眼花快扶稳,无需勉强自主行 。

善用合适助行架,步步为营稳妥当 。

衣服鞋袜要合身,慎防跌倒意外生 。

路面情况多留意,湿滑险阻宜三思 。

年老体弱多意外,卧床休息多忍耐 。

倘若行动不稳当,按铃等人来解决 。

跨越床栏有问题,危险动作莫胡为 。

不慎跌伤莫隐晦,及时护理心自宽 。

医护人员齐关心,意外跌伤莫发生。

 

04老年人身边的危险因素

 

环境方面

    保持高频率活动场所地面平整、干燥,在过道、卫生间安装扶手,能让手直接够到,若是不小心跌倒可以借助外力支撑起来。卫生间地面湿滑,可以在地上铺一层防滑垫。尽量不要将常用的物品放在高处,而应摆放在比较低的位置。家中摆放的家具,如沙发、餐桌、衣柜,尽量不要频繁地移动。

 

 

生理因素

   老人应穿着防滑的鞋和宽松衣物,但不宜过大。牢记起床3个“30”秒,睡醒后在床上平躺30秒;起床时应先慢慢坐起,呈半卧位或端坐位,静坐30秒;然后双腿自然下垂静坐30秒,或在床边站立30秒,待站稳后方可活动。夜间下床应开启床头灯,保持光线充足。

 

 

运动锻炼

    老年人应该在能力允许范围内积极进行体育锻炼,如适当的快走、小强度的力量练习,以增强肌肉力量,提高骨骼质量;还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拳、防跌倒操等优化身体的柔韧、平衡和协调能力。注意饮食健康及营养,减少肌肉流失。

 

 

出行习惯

    老年人需要养成安全出行的习惯,增强防跌倒意识。注意观察室外环境、公共场所中的跌倒危险因素。出门前关注天气预报,减少在雨雪、大风等恶劣天气外出活动。必要时,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,科学选择和使用适老辅助器具,主动使用手杖。

    如果服用了某些药物(如镇静药、催眠药、肌肉松弛药、抗精神病药或降压药等)或感到头晕时,老年人应暂时卧床休息,避免下床活动。如住院应尽量竖起床栏,下床时先将床栏放下、切勿翻越。当需要任何帮助而无家属在旁时,应立即按呼叫器告知护士。

 

热点文章

查看更多热点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