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医院新闻 > 医院新闻 健康常识

什么是萎缩性胃炎

分享该篇文章:

发布时间:2024年08月01日浏览:123次

萎缩性胃炎,也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,是一种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。在该疾病中,胃黏膜变薄,黏膜基层增厚,可能伴有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,或有不典型增生。该疾病通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、胀满、嗳气,食欲不振,或消瘦、贫血等原因多样,如幽门螺杆菌感染,饮食习惯,免疫因素,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等都可能导致本病。中老年人或受到重金属如铅、汞、铜及锌的接触者更易受到影响。

发病原因
幽门螺杆菌(Hp)是萎缩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,其他原因还包括胆汁反流、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药物和酒精摄入,一些少见原因还包括自身免疫机制、遗传因素等。

1、幽门螺杆菌(Hp)感染
Hp感染是萎缩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 

2、十二指肠反流
幽门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胆汁、胰液和肠液大量反流入胃,使胃黏膜遭到消化液损伤。吸烟也可导致十二指肠反流。

3、胃粘膜损伤因子
长期食用粗糙或刺激性食物、高盐饮食、酗酒,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(如阿司匹林、布洛芬等)等药物,右心功能衰竭、肝硬化、尿毒症等疾病导致胃黏膜淤血缺氧等。

4、自身免疫机制和遗传因素
患者血液中存在壁细胞抗体和(或)内因子抗体,严重者因维生素B12缺乏而有恶性贫血表现,即自身免疫性胃炎,中国少见。
还有一个比较大的诱发因素,就是焦虑!
焦虑、抑郁等情绪障碍,各种负性社会经历、职业及劳动强度均会对萎缩性胃炎发病产生影响。如有出现以上不适或频繁出现消化不良症状,请通过胃镜等检查排除萎缩性胃炎,避免进一步恶化。

热点文章

查看更多热点文章